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第一章

1.咖啡豆的来源

咖啡的种植

  1. 育苗Seedling
    1. 1個半月~2個月就會發芽 將咖啡豆植於苗圃後,大約1個半月~2個月就會萌芽。當幼苗長至30~40cm時,就可以移至土壟,在不會遭受陽光直射的地方繼續栽植。
  1. 成樹Tree
    1. 大約3年就會長成,開始結果 長成的樹苗移至田地後繼續培育。接下來大約3年的時間就會長成,開始結果。自第4年開始,產量逐漸增加,若照顧妥善,將可以持續收穫20~30年。
  1. 開花Flower
    1. 特徵就在於茉莉般的香氣 咖啡樹在長成之後,將會開出純白的花朵。小巧的白色花朵,其特徵就在於茉莉花般的香氣,讓莊園籠罩於白色的花朵和甜美的花香中。可惜花朵在2~3天內就會凋謝。
  1. 結果Fruit
    1. 外觀像櫻桃般紅潤的果實 在花朵凋謝之後,就會結出綠色的咖啡果實,靜待6~8個月後果實開始豐滿,果實的顏色也慢慢地由綠色轉變成紅色。由於不論是外觀或顏色都很像櫻桃,所以才會被稱為「咖啡櫻桃」。
  1. 收穫Harvest
    1. 以手工進行採摘的收穫作業 咖啡果實成熟後,運用大批的人力,一粒粒以手工採摘收穫。至於長在高處較難摘取的果實,就利用梯子加以輔助,或是搖晃樹枝來獲得果實。絕大多數產地,在收穫時都是採取手工採摘的作業模式。
  1. 精製Refine
    1. 主要的4種精製方式 咖啡豆的精製加工主要有水洗式(Washed)、非水洗式(Natural)等4 種方式。乾燥方式則大致區分為2 種,即日曬乾燥和機械乾燥(Dryer)。
  1. 手工分揀Hand pick
    1. 根據大小、外形、比重來分出等級 生豆在經過分選機挑除外觀不佳或是有瑕疵的豆子之後,還會根據生豆的大小、外形以及相對密度來分出等級。所以,還會再一次以手工的方式進行分揀作業。
  1. 試飲Cup test
    1. 經過試飲階段後,正式出貨
      生咖啡豆會經由各地農業協會或精製工廠進行試飲,以確認香氣和味道是否沒有任何問題,並判斷咖啡豆的各方面條件是否符合出口的規格。接著才會開始向各地的訂貨商出貨。

栽種咖啡的必需條件

適合栽種咖啡的環境,要求全年平均氣溫在22℃左右的溫暖氣候,並且具有穩定的降雨量。土壤的表面因火山灰的土質而帶有弱酸性,還必須有良好的排水性。阿拉比卡(Arabica)種十分不耐高溫與高濕,也不適合降霜和低溫的環境,因此大多種植在亞熱帶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地。而羅布斯塔(Robusta)種不但耐蟲害,本身也非常強韌,因此可以栽種在阿拉比卡種無法生長的地區。

Refine左右生豆品質的4種精製方式

乾燥式精製法Natural 乾燥式精製法是將收穫得來的咖啡果實放在日光下自然乾燥,並同時將果肉和內果皮剝除脫殼的傳統加工方法。由於乾燥的過程需要極大的空地和時間,還必須經過複雜的手續才能製成獨具風味的咖啡。這時經常混有尚未成熟的豆子或雜質,要經過手工揀取來分出等級。
日曬式精製法Pulped Natural 將咖啡果實倒入果肉去除機裡,剝掉果肉之後即成為帶內果皮的原豆狀態。然後以保留著黏膜(指不剝掉果殼內層薄膜)的狀態,放在日光下曬乾。這是起源於巴西的方法,與乾燥式精製法相比,比較不容易混入未成熟的豆子,可以製造出帶有甜味的咖啡。
水洗式精製法Washed
將咖啡果實浸泡在水中,把未成熟的豆子或碎石,以及沙礫加以過濾,再使用機器剝除果肉。放入水槽中等待發酵,仔細去除內部的黏膜,經水洗的程序後再放在日光下或是用乾燥機陰乾。這是在水資源豐富的產地所常用的傳統水洗式精製法,能夠醞釀出純淨的香氣。
半水洗式精製法Semi Washed
用果肉去除機將果肉和附在內果殼上的黏膜剝掉,再加以乾燥的精製法。由於省略掉發酵的時間,精製起來有較高效率。與水洗法相比,不需要太多的水,不會因為排水量過大而造成環境問題。其香氣和水洗式精製法相近,所以許多產地都已改用這種方式。

认识咖啡品种

  1. BOURBON 波旁種
    1. 阿拉比卡原生品種,為帝比卡的突變種,帶有濃重的香氣和層次豐富的酸味。是肯尼亞等地所生產的高級品種。
  1. TYPICA 帝比卡種
    1. 兩大原生品種之一,十分清新並帶有花香,柑橘系的輕淡酸味和柔和的香味是其特徵所在。
  1. Arabica 阿拉比卡種
    1. 特性豐富,有許多不同品種
      阿拉比卡在世界各地都有栽種,並廣銷於世界各地,被視為高品質的正統咖啡。同時各品種的香氣各異,是極具特色的品種。
  1. GEISHA 藝妓種
    1. 產量很低,是非常貴重的品種。以強烈的香氣和清爽的酸味為特徵,充滿個性的滋味受到許多人的注目。
  1. PACAMARA 帕卡馬拉種
    1. 薩爾瓦多地區開發的大顆粒咖啡豆品種,帶有清爽的酸味。產量相當稀少,因此廣受注目。
  1. MUNDO NOVO 蒙多諾沃種
    1. 波旁種和曼特寧種的雜交品種,是巴西咖啡的代表性品種。對環境的適應力強,味道的平衡感也很出眾。
  1. CATURRA 卡杜拉種
    1. 矮小種中具代表性的波旁突變種。產於海拔較高之地,帶有輕淡的酸味和濃度。和原生種相比酸味略顯單調。

咖啡两大品种

咖啡的品種大致可劃分為阿拉比卡種和坎尼弗拉種。在咖啡業界,又習慣將坎尼弗拉稱為羅布斯塔種(有「強壯」的意思)。原產於埃塞俄比亞的阿拉比卡咖啡,非常怕植物病蟲害,也很不耐乾燥,以及霜降等惡劣天氣狀況,是很難栽培的品種。但阿拉比卡種有相當多的同系品種,大多都是利用偶然出現的突變種,並且選擇遺傳特性較優良的品種栽培而成。由於世界上種植了許多品種的咖啡樹木,因此咖啡生豆中大多混有兩種以上的品種。
羅布斯塔種的原產地在剛果。成長快速,同時也是很耐病蟲害的品種,可以在無法種植阿拉比卡的地區成功栽種。以微微的酸味和土味為特徵,但香味不及阿拉比卡,所以一般用作速溶咖啡或平價咖啡的原料。

咖啡的传播历史

現今主要於60多個國家和地區栽種的咖啡,究竟是循著什麼路線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呢,在此一同來追溯吧。
咖啡的歷史非常悠久,大家會感到好奇的是,咖啡最早究竟是在何處被人類所發現的呢,其實正確的時間點與起源已經無從考證。但是,一般說到咖啡(阿拉比卡種)的起源,有此一說是從古代的阿比西尼亞(Abyssinia)開始,也就是現今的埃塞俄比亞。從古代的阿比西尼亞為出發點,再後來傳到也門。隨著不斷地傳播,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等地也開始試著栽種咖啡樹。18 世紀初,爪哇島所栽種的咖啡樹被引進至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植物園。遠渡重洋抵達歐洲的咖啡,接著到了法國,開始朝法屬殖民地西印度群島和中美洲、南非等地廣泛地傳播開來。
法屬東印度公司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在波旁島(現在的留尼旺島)種植咖啡,突然出現在這裡的變種就成了波旁品種。
帝比卡種的起源,據說是由一位法國上校帶到馬提尼克(Martinique)島的樹苗而起。現今,帝比卡種甚至在夏威夷的夏威夷島、牙買加、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都廣泛地栽種。而剛果原產的羅布斯塔種,對於植物病蟲害深具抵抗力,能夠栽種在阿拉比卡種無法生存的地區,現在則以越南、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為主,甚至連喀麥隆也開始栽種。由於兩品種之間的染色體數量不同,至今阿拉比卡種和羅布斯塔種都無法進行雜交。但是,借由藥品處理,調整染色體數量之後,兩者已經可以配種,使得許多新品種得以在世界各地栽培。
這樣的品種被稱為「混血種」,具代表性的包括可抗葉銹病的卡帝莫(Catimor)種,以及對於炭疽病與葉銹病具高耐力、生產性相當高的黃金咖啡種等。這些品種將在咖啡歷史中寫上新的一頁。
一般來說,一顆咖啡果實中會有兩顆咖啡豆,而僅有一顆豆子的咖啡果實,就被稱為圓豆。在一棵咖啡樹上約只能采收到5%的圓豆,因產量少,極其珍貴。在夏威夷科納(Kona)品種中,圓豆還會被特別揀選出來作為特級品,在市場上極受歡迎。

這種咖啡豆要特別注意!

只要不小心混入一顆有瑕疵的咖啡豆,咖啡的香氣和風味就會大為減損。因此,產地的手工分揀是非常重要的作業。
  1. 可可 由於自然乾燥法使得果肉殘留,呈現未充分脫殼狀態的咖啡豆。這會讓咖啡變得混濁,也會造成臭味。
  1. 未成熟豆 指的是還沒成熟的豆子,有時也被稱作Verde。混入尚未成熟的豆子的咖啡豆所煮出來的咖啡,不但會有生臭味,澀味也很強烈。
  1. 殘缺豆 指裂開、被挖穿等殘缺的豆子,這是剝除外殼時被過大壓力所弄壞的豆子,會造成咖啡濃淡不一的情況。
  1. 發酵豆 因水洗式發酵槽裡附有雜菌,造成酸化發酵的豆子。一經烘焙就會發出惡臭。可以從其茶色的外觀判別出是否酸化。
  1. 發霉豆 長出霉點或白斑的豆子。可能是因為乾燥不完全,或是在運送過程中與保存期間吸收過多濕氣所造成。
  1. 黑化豆 也被稱為黑豆。已經出現完全發酵後的發黑狀態,散發出強烈的腐臭味,對咖啡的味道會造成很大的減損。
  1. 蟲蛀豆 由於小蟲在咖啡豆裡面產卵,孵化後的幼蟲就會啃食豆子。這種劣豆會造成咖啡的混濁和惡臭。
  1. 石頭 在日光下自然乾燥的場合,經常可以看到混入碎石礫的狀況。有時甚至還會看到木片或碎玻璃等雜物。

2.挑选咖啡豆

 
 
2022年度总结我曾梦想成为宇航员
JP
JP
闲散青年,爱技术与艺术
2021-2024 JP.

JP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 | 闲散青年,爱技术与艺术

Powered by NotionNext 4.1.1.